News

新闻中心

国内的搜索引擎发展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的?

2024-04-29 03:53: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率自2010年后始终保持在80%左右,使用率在所有应用中稳居第二。整体上,搜索引擎网民增长已进入平稳发展期,但更加多元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的部分搜索行为转向了移动搜索,移动搜索成为搜索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谷歌全球领先

据StatCounter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Google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占据领先优势地位,市场占有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而Bing、Yahoo!、baidu则分别以微弱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三、四名。2020年6月,Google市场份额占比为91.75%;Bing、Yahoo!、baidu位列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2.75%、1.70%和1.02%;其他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均在1%以下。



中国增速放缓

目前,我国搜索引擎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期后,迎来稳定发展阶段。2014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高达50.56%,达到近几年增速峰值;随后几年,行业发展增速逐步下滑,至201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1087.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10.15%,增速小幅回升。



截至2020年3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50亿,较2018年底增长6883万,占网民整体的83.0%;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45亿,较2018年底增长9140万,占手机网民的83.1%。



百度引领国内

据StatCounter统计,在中国搜索引擎行业中,百度占据行业中的绝对领先地位,搜狗紧随其后,神马、好搜以及谷歌等市场份额远低于百度和搜狗。2020年6月,百度市场份额为66.15%,排名第二、三位的搜狗搜索和好搜市场份额分别为22.06%和3.40%,均与百度实力相差悬殊。



市场仍有上升空间

未来,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挑战与机遇并重。挑战方面互联网领域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步的在减少,促使搜索引擎运营商从注重用户规模到探究用户行为方向发展。社区搜索和无线搜索是搜索引擎市场需要积极探索的方向,但是距离真正开发这个市场还需要时间考察。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仍将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接近1680亿元。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虽然现如今是广告时代,但由于今年疫情影响严重,整个市场处于一种寒冬季节,一直只见资金(小钱)的小打小闹,未见资本(大钱)的大展拳脚。因为资本永远只在能赚大钱赚口碑和赚吆喝的领域花钱如流水。曾经广告行业也有过辉煌时刻。现在变成了资金的市场,越发谨慎,不再如以前那样风光无限。从整个市场的众多广告主的入场和离场就可以判断,主流都在信息流,搜索行业属于存量竞争的时代。

广告主:

有人悲观的认为,搜索行业已经不行,其实搜索行业绝对不会死,只是从资本时代变成资金时代。搜索行业也有其二八法则。资本最多只会在这“二”里面的一小部分。广告主们不敢说放弃,只是倾斜于更热门的信息流广告。当然也有部分行业,几乎完全还是依赖搜索行业为主,例如化工,机械,批发,搬家等受众相对较小较特殊的。部分热门行业因为信息流效果不理想,慢慢出现很多广告主把资金转移到搜索行业为重点。

代理商:

这个层面的情况就有点让人在对比中充满唏嘘了。曾经搜索行业的辉煌,全公司90%的人都在为搜索行业开户,增值服务在做最前线的执行工作。现在随着信息流的兴起,快手,微信,抖音,头条都基本占据了整个公司的60-80%的业务。虽然搜索业务还在,但也属于大缩水。

不过代理商永远是一个追本逐利的群体,跟着趋势走的“蜜蜂”。哪里的花香就飞到哪里。

搜素营销从业人员:

搜索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说非常成熟,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新人加入这个行列,很多机构已经有完善的课程系统可以学习和培训习得搜索行业的技能,价格不一。但是学成还是要多实践才能提升能力。作为掌握这样一门技术的运营人员,能否用好SEM相关的工具提升效率就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薪资上限。学习的资料太多,实践的机会太少,工具不熟效率太低,老板给的时间不够,成了搜索行业一种相对困窘的现状。大量的实践和努力并在一个行业内解决更多问题才是现时搜索人员需要注意的关键所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搜索引擎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例如: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搜狗搜索引擎,360搜索引擎等等。这些搜索引擎都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只要企业利用搜索引擎推广的合理,就能获得更多的流量。

而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大部分用户所使用的的搜索引擎都是国内的。那么,国内的搜索引擎发展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的?

1、现状

对于国内搜索引擎来说,虽然搜索引擎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都会选择百度搜索引擎。这是因为百度搜索引擎属于较早的搜索引擎之一,其内容也非常的丰富,当用户遇到问题后,百度搜索引擎就会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增加用户对百度搜索引擎的好感度,从而提升百度搜索引擎的用户量。而对于其它搜索引擎来说,起步的比较晚,虽然也拥有一定的用户量,但比起百度来说,就差的太远了。因此,国内搜索引擎现状依然是百度搜索引擎一家独大。

2、未来

对于国内搜索引擎来说,在未来虽然搜索引擎都在不断的更新,变的更加的智能,但只要是百度搜索引擎存在,依然会是一家独大的存在,这是因为其它搜索引擎无法获得百度搜索引擎的用户,因此也就无法与百度搜索引擎竞争,从而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利益了。

总之,在我看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百度搜索引擎依然会一直强大下去。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要做好推广,就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来做,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

无论搜索场景、用户需求、搜索习惯如何变化,用户的搜索行为始终存在。
在新搜索时代,面对内容生态的高度繁荣,搜索渠道的多元化,搜索方式的智能化,以及用户需求、习惯的复杂性。
虽然,搜索还是那个搜索,但搜索的价值已然重塑,相应的营销逻辑也在发生改变,只有洞察先机,才能掌控全局。
2022年,搜索市场有哪些变化呢?
平台:搜索渠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
进入2022年,搜索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袤。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21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7.95亿人次,使用率为78.7%,搜索用户持续增长。
但搜索市场早已不是一家独大,传统搜索引擎用户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平台布局搜索功能,促进搜索渠道多元化发展。


虽然传统搜索引擎用户使用率在下降,但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根据百度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百度搜索的月活已达到6.22亿,发展依然强劲。
随着互联网用户自主意识的觉醒,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形成生态闭环,各大平台相继开始布局搜索业务,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微信收购搜狗后,微信搜一搜2021年的月活已达到7亿,比2020年增长2亿。
抖音大力布局搜索业务后,视频搜索的月活也超过5.5亿。
电商生态也开始重视搜索布局,2020年5月,支付宝成立独立搜索事业部,强化各服务模块“整合入口”功能; 2020年6月,阿里成立智能搜索业务部,加码布局搜索业务。
2022年,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技术等移动互联网革新技术的驱动下,各大生态下的内容输出方式开始多元化,内容生态高度繁荣。
各平台的搜索规模呈百花齐放之态,广告主也对搜索行业寄予厚望。
根据《2022年搜索营销预算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告主预期净增加搜索广告营销推广费用比例达21.5%,成为继短视频、直播、信息流广告之后的主要互联网广告投放类型。


在用户规模和客户需求双向增长的形势下,搜索用户的需求又有哪些变化?
用户:从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升级到从内容里获取价值
在传统的搜索环境中,用户上网搜索的目的性很强,了解内容的渠道也很单一,通常是带着问题去搜索答案。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自由了解资讯的渠道增多,不同生态下的平台开始培养用户站内搜索的习惯。
用户对搜索的需求也从期望获得“答案”升级到了希望得到更多有内涵的“价值”。
在以往传统搜索时代,用户在搜索的时候是带着目的性,会使用各种关键词寻找想要的内容,用户能看到的内容就是潜在的“答案”。
而在新搜索时代,内容成了中间媒介,可以是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用户开始搜索行为的原因。


搜索vs内容不再是单向的,变成了双向奔赴,在内容驱动下的搜索行为是可以让用户不断产生兴趣和寻找到更多价值。
举个例子,一个用户在抖音冲浪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个风景很美丽的视频,抖音的搜索功能里就会自动显示这个地方的名字。
用户可以顺着这个指示去搜索,呈现的结果可能有这个景区的门票或者周边的住宿又或者是景区的某个网红景点,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搜索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这种“看了又搜”,“边看边搜”的网上冲浪行为已经占到了总搜索的57%。
搜索行为的工具性用途正在弱化,基于内容的价值搜索成为主流。
品牌:市场越分越细,搜索营销布局复杂化
不止一个品牌对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迷茫:搜索端口越来越多,市场虽然变大了,但营销模式也更复杂了,平台那么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短时间也看不到成效,不如传统渠道见效快。
立足于内容价值的新搜索营销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和传统广告最大的区别就是长尾效应很强。
一个医美品牌告诉我们,他们目前最稳定的客流来源是微信公众号和头条、知乎等内容平台。


这得益于早年在这些平台的基于内容的搜索布局,目前他们已经不完全依赖于线下广告了。
而还有一些同行业品牌,一个月不投入线下广告,客流量下降超过50%,线下广告的实时性很强,不连续投入,这个品牌就会在公众视线里消失了。
这些严重依赖线下广告的品牌,为什么不布局线上搜索营销呢?
因为他们还没有习惯互联网人性化的营销模式,在传统营销时代,无论是线下电视广告还是线上搜索引擎的竞价广告,品牌只需要简单做一个广告视频或者一个网站就能获得曝光度和流量。
但新搜索时代,新搜索营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市场细分,搜索市场规模扩大
信息找人的推荐规则,杜绝了头部流量的垄断,让更多企业能够入局。同时由于搜索场景的多元化和用户需求的复杂性促使搜索营销的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在内容激发的搜索行为下布局搜索营销,不能简单地依靠关键词展示品牌信息,有网络自主意识的消费者在进行搜索行为时,不仅只想看到品牌的介绍,还希望从其他方面了解到更真实的品牌信息。
新一代的网民,更愿意接受KOL(网络意见领袖)的推荐,也会参考KOC(其他品牌用户)的使用体验。
不同平台的用户想要看到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知乎的用户更在乎产品的性能,小红书用户则更喜欢颜值经济。
品牌同时在不同搜索端口布局营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搜索需求。
如何破局:守住“搜索+内容”的底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论搜索渠道、用户需求如何改变,搜索营销的本质就是:搜索+内容。在这个基础上,以不变应万变,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搜索是引流的基础,而内容是流量转化的助推器。传统搜索引擎下的营销模式也是让用户通过关键词或者竞价广告看到品牌的网站内容,从而完成销售闭环。


多生态体系下的搜索营销模式,依然是以搜索+内容为基础,要改变的是,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习惯以及搜索方式来布局营销的内容。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未来,消费者会变得非常聪明,可能我们不再需要销售人员,也不再需要广告”。
那消费者需要什么呢?
需要品牌输出的内容,在未来,内容力将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性价比最高的流量。
但这些营销内容,品牌只能生产,没办法强行投喂给用户,在消费者掌握主动权的新营销市场中,他们想要了解什么,就会去相关的平台搜索、了解,然后主动去寻找品牌和产品,完成交易。


品牌在布局搜索营销时,主要考虑生态、内容呈现形式和技术三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平台和营销模式。
目前的网络搜索生态主要包括:
内容生态有抖音搜索、小红书搜索、知乎搜索等内容平台的搜索端口;
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索、头条搜索、搜狗搜索、神马搜索等;
电商生态有淘宝搜索、拼多多搜索、美团搜索、京东搜索等;
社交生态有微博、微信等平台内搜索。
无论是哪种生态下的搜索营销,最终通过搜索呈现给用户的都是内容。
通过内容吸引过来的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还会进行二次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索后再次呈现的内容,就是精准匹配用户当前需求的内容。


这就需要品牌在用户可能会出现的地方提前做好搜索营销布局,让用户能及时了解到想要看到的内容。
搜索营销的最终目的:建立品牌线上认知,传递美好生活
新搜索时代,用户在产生搜索行为时,会以内容为主,什么样的内容该去哪儿搜才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用户都很清楚,品牌更要学会根据不同内容布局相应的搜索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于品牌的内容必须是真实而有价值的,在社交媒体极度发达的新搜索时代,任何假象都会遭到反噬。


新搜索营销传递给用户的是他们真实而需要的东西,让用户通过这些内容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感受到营销的美好。
通过搜索营销,品牌得到的不仅仅是依靠流量转化的销售额,还可以建立用户对品牌的线上认知,这种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也是品牌营销的最终目的。
2021年,中国互联网营销市场规模约为6173亿元人民币,广告与营销市场规模合计约为11608亿元。截至目前,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多元内容+多元渠道+多元搜索方式”的新搜索营销而言,也是新一轮的机遇。
如何把握住这个风口,及时调整营销思路,是很多品牌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多种生态下的搜索营销需要品牌更有耐心地布局,在每个端口有针对性地做好品牌口碑建设,需要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和对各平台机制的规则了解,引导大量用户释放真实的口碑信息,将这些信息展现到潜在用户面前,塑造品牌价值,从而完成转化。
这个过程复杂而漫长,但是做好了,不仅能帮助品牌完成精准流量转化,还能布局一套覆盖全网络的品牌认知体系,这种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作者|钉子闻道


大模型既是内容的生成器也是信息的过滤器,而搜索只是信息的过滤器,那发展下去搜索引擎这个自互联网发生以来就存在的产品会受到什么影响?(琢磨事这号建了个群,群里的赵雷同学发了张截图说的正是这事,我这里把它展开下)

想象一个中期场景:假如一半以上的内容是人工智能体在生产和消费,那搜索引擎会怎么样?

原始意义的搜索引擎会消失,名实具亡。

因为搜索最基础的机制会被动摇,并逐渐失效。

搜索引擎从产品上看并不复杂,就是要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你需要信息的工具。而判断是不是你需要的信息就在于PageRank等算法,这些算法依赖链接数和质量等判断内容的权重,再依赖关键字来判断匹配度。

现在这两点正好都会出问题。

链接可能不是真的链接,而关键字对应的内容可能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增长速度一定远大于人生成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并没谱,是带着我们经常说的幻觉所生成的内容。假如互联网上的内容一共是十,如果这部分内容的比例超过五,那搜索要面对的就是概率在50%以上的一个虚拟世界反馈出的结果。不管你怎么用算法来排序,也规避不了这种失真和不准的问题。可以想象一个极端情况,就是全网50%的内容都和一个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发生链接,那按照搜索的机制,无疑的这是应该被排到前面的,而则可能是不对的,它不一定质量很好,而只可能是被用其它模型生成内容用的多。

这进一步意味着信息精度的责任方在转移,过去是搜索引擎负责从已有内容中尽可能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如果这套机制失灵,那就变成大模型在信息生成的同时需要扮演信息质量保证者的角色。模型自身决定了信息的精度。

这显然不局限于搜索引擎,过去我们一共有两种主要信息集散方法:

一种就是上面说的搜索引擎,一种则是在头条和抖音上广泛被应用的个性化推荐。

而如果大模型在内容源上占据统治性,超过50%,那依赖于个性化推荐的产品同样会受到冲击。不过冲击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国内几个个性化推荐平台,通常和UGC相关,这样一来,首先冲击的是内容生成端。

如果把大模型的内容生产水平画一条线,那这条线以下的生产能力,没有存在的基础,会很快的被淹没。而在这条线上面的除非有明确的标识度,比如你在社会上是个名人,否则也会被淹没。

而如果是大模型对大模型(都基于大模型进行生产),那数据量则会飞涨。

内容膨胀之后,很可能流量分布上会两个趋势同时发生一个是中心节点会有更大的增长量,一个则是一般的流量会被摊的更加稀薄,也就是上面说的一般人会更容易被淹没。

像更加靠谱的中心节点集中是因为不知道别的信息是对是错,只能借助于传统的社会体系的筛选,一般的流量更加分散则是因为内容过多,流量还是那么多,内容变多,那平均下来肯定更加稀薄。

这就会产生一个流量的鸿沟



跨越流量鸿沟可能比现在更为困难,而在此之前拿到的流量可能会变的更加值钱。

与此同时,另一个附带效果可能是UGC平台利润空间会下降,因为信息的总价值并不会因为因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它的处理成本却会因此而上升。信息量增加后,不管存储还是计算成本都会增加。

怎么办里面最原点的选择是不用(比如禁止大模型使用),但这显然不靠谱。

不同的学校对此也采取过不同的态度,有的学校是完全禁绝大模型在做作业等环节的应用;有的学校则非常开放,全面接受。

但这事其实不难选择,因为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大禹和他爹的选择

未来的现实是大模型会成为工作生活的底座和外壳,在它之上每个人都会变成现实版的钢铁侠。

你可以选择不穿,那你力量就弱。既然如此,那显然不能禁止,只能比谁用的更好,否则就和清朝禁海差不多。

关键是要在面对的同时处理它潜在的负向结果。

最典型办法就是唯一性身份认证。唯一性身份认证能够降低一部分纯粹机器人的内容生产,但没办法避免每个内容生产者都变成超级英雄一样超高速进行内容生产。

次一级的方法则是模型对模型。我们确实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因为信息的暴涨,最终只有模型才可能处理模型相关的事务。但即使把模型渗透到审核等环节,模型对模型也只能降低的太差的水货,或者说明显在认知错误。模型生产出来的真的质量上乘的作品是没办法的,也不应该被禁止。但不管结果如何,模型要肩负起信息生成和分发的责任是确定的。

从这个角度再递进一步,到每个人具体的生活体验,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信息的膨胀个人已经失去了自我筛选信息的能力(看报纸的时候基本是自我进行信息筛选),所以这时候助理会履行这个职责,别看过去的小爱同学等又呆又傻,但到后面它还是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助理首先冲击搜索,相当于在搜索上又套了个壳,推荐由于本质上相当于是助理在后台进行推送,影响还在搜索之后,比如个人助理怎么和推荐进行交互一样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影响还不止于此。

全面拥抱大模型等马上就带来一个新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当年奇点临近里画了一条指数曲线,但这条曲线的含义却很少被进一步解读。



当社会的变化和智能是指数型向上的时候,比如GDP增长,那意味着企业或者个人的事业必须是指数向上,否则就会被甩下来。道理很简单,如果平均GDP增长是10%,一个企业的增长则是5%,那大概率它会破产,而一个人的收入增长如果是5%,那很可能他会变的相对贫困。

人的部分是不可能做出指数型增长的,所以能够匹配高速增长且不掉落,就只可能是基于大模型等技术的组织和个人。这是一种碳基智能和硅基智能找到合适边界的复合体。从这个角度看大模型确实也只能被拥抱,而不可能被规避。

回到我们文章题目的设问,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形态的搜索可能五年到十年后就真的不在了。因为当下搜索这种信息分发方式太不智能了,智能越翻倍,这种初级的信息分发方式就显的越落后和不精准

寻找智能飞轮:从数据枯竭到多模态再到自生成里,我们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企业里的场景和任务,其实是在封闭和开放之间连续的,比如总是既有外卖小哥这类工作,也有CEO的工作,前者就封闭后者就开放。然后不同的企业里不同类型的工作配比不一样,比如工厂里或者清洁公司就封闭度高,大学可能就开放度高。如果面向未来的话,那显然要加一点,硅基的人工智能和碳基的人类所对应的整体智能配比也不同,这会变成未来组织的一个关键特征。

?参考:

名实唯一性:数字与AI经济里的那些潜规则

AI Agent:大模型与场景间的价值之桥,但不适合当纯技术看

创业者的窘境:从人力资本到四维实体,有点哲学...

未来十年最确定的事

给世界求个解:OpenAI的Sam Altman为什么干世界币?

搜索

平台注册入口